首页 / 娱乐 / 综艺 / 正文

江苏省五四奖章获得者王守巨:识癌寻踪,为治疗肿瘤确定了最佳时间窗!

原创中国网络资讯台 2021-05-06 17:21:26 0次阅读

中国网络资讯台4月28日讯   4月28日,江苏省召开第16届“五四”表彰大会,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王守巨教授被授予“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江苏省五四奖章获得者王守巨:识癌寻踪,为治疗肿瘤确定了最佳时间窗!

这位1986年出生的教授,在最前沿的分子影像学的研究方面,有着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他创建了系列乳腺癌分子影像新技术,研发了系列纳米探针,在活体水平将乳腺癌靶向显示能力提高5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乳腺癌早期发现提供了全新的影像方法;他曾获得国际控释协会最佳论文奖(1989年设置该奖来中国首次获得这一荣誉)、国际先进材料协会青年科学家奖、唯一的35岁以下2020年度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得主。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及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访问学者等;2021年,他作为放射学和江苏省的唯一代表,通过了10余名院士的审查考核,入选了团中央组织的全国仅10名的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让我们走进这位能让医生的“眼睛”越来越亮的杰出青年的故事。

江苏省五四奖章获得者王守巨:识癌寻踪,为治疗肿瘤确定了最佳时间窗!

他为治疗肿瘤确定了最佳时间窗,让医生的“眼睛”越来越亮

在分子影像学出现之前,影像检查靠得是对肿瘤形态学的判断。但由于肿瘤病灶的复杂性,仅从形态学上判断,往往不够早期、不够准确,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有些肿瘤等到能被影像学分辨,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王守巨针对如何动态刻画肿瘤微环境的难题,在国际上率先发展了高特异、高敏感的微环境分子影像新技术。在无需开刀无创的情况下,放入王守巨研发的一个分子影像新探针,这个探针进入体内后,可以对肿瘤进行摄取,摄取量比原来的探针高了5.6倍,这对肿瘤微环境成像的特异性有显著的体高。结合王守巨研发的光声分子影像新技术,在这个新探针的检查下,可以动态了解观察肿瘤细胞、肿瘤新血管、氧饱和度、体内环境酸性值的前后变化。

江苏省五四奖章获得者王守巨:识癌寻踪,为治疗肿瘤确定了最佳时间窗!

这极大推动了肿瘤成像系统和靶向治疗技术:比如在一定时间用药之后,肿瘤从形态学上并无变化,但通过这种探针,可以精准了解肿瘤环境是否有了变化,以此判断药物对肿瘤是否有较,是继续使用还是更换药物。相比于之前的影像检查,王守巨提供了更优的影像扫描结果,被国际专业学者评价“为治疗肿瘤确定了最佳的时间窗。”

同时,王守巨还发现了肿瘤耐受光热治疗的新机制,率先创建了协同光治疗法的新方法。这个方法相当于在体内放入一个极小的(纳米级)探测机器人,小机器人可以自己寻找到肿瘤的位置,并在到达位置后向影像医生发出信号。同时,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这种小机器人可以在接到医生指令后(比如一道光),就针对肿瘤释放热量或者其它治疗药物,杀灭肿瘤。这种光治疗方法能够抑制肿瘤生长,用于乳腺癌可以大大提高乳腺肿瘤保乳治疗的成功率,还免除了术后放疗对乳腺组织的辐射损伤。这对肿瘤诊疗一体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未知领域到顶刊封面文章,他仅用一年

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本硕博连读的王守巨,被选派前往全球医学最高学府之一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当时最前沿的分子影像学。

分子影像学,是融合了材料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全球都属于前沿领域。作为一个仅有临床医学背景的“门外汉”,又仅仅交流一年的时间,美国的导师直截了当地告诉王守巨:这么短时间来研究学习分子影像学,能不能搞明白是什么都要打个问号,你就是来“旅游”一趟的。

江苏省五四奖章获得者王守巨:识癌寻踪,为治疗肿瘤确定了最佳时间窗!

刚开始的半年,被导师骂是家常便饭,而且王守巨连导师在“骂”什么都摸不着头脑。精读文献200多篇,泛读文献上千篇,专注的实验,反复的探索,周末也会前往实验室。半年后,王守巨已经可以和导师针对研究的问题有来有回的探讨。

然而王守巨还是遇到了“挫折”。由于刚刚入门,只能跟在有经验的人后面做科研,做了近半年研究之后,导师看了毫不留情地否定了他的研究:“这都是别人做过的实验,你再做一遍又有什么意义呢?”付出了很多时间心血却没有意义,这让王守巨有懊悔,但也有了反思: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应该再多一些,做科研要再自信一些,应该有自己的学术判断和思考。

没有气馁的王守巨不断反思总结,他发现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很多都在于如何提高材料性能的研究,只专注于科技的不断提升,而忽略了临床转化。他摆脱了只研究如何硬提升“技术”的迷思:如何把分子影像学的技术与自己的医学背景结合,实现临床应用,更好的服务病人,这才是他来学习的目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前半年重复的实验虽然没有进展突破,但也让他积累了知识和经验。他全心身投入到了分子影像学用于肿瘤诊疗的研究中。即将离开的时候,王守巨对分子影像学的理论与技术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与创新,在国际上率先研发了一种新型光诊疗技术。他的文章发表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这一分子影像学领域内的顶刊,美国导师连连称赞“不可思议”,后来,这位导师对再来到实验室交流访学的学生们谈及王守巨,非常赞许他在这方面的投入和努力,将他视作自己的得意门生。

最后,美国导师想挽留王守巨在美国继续研究,但他毅然回到了祖国,他说:“要做一名为祖国人民服务的医生。”

江苏省五四奖章获得者王守巨:识癌寻踪,为治疗肿瘤确定了最佳时间窗!

教书著作,服务社会,不忘初心,心怀感恩

王守巨及其团队积极推广研发出的新型分子影像技术以服务社会。目前相关技术已经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国内23家大学、三甲医院应用,造福病患。包括中国、美国及欧洲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专家引用相关工作超过1000余次。

分子影像学作为转化医学的支柱学科、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学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领域众多,专业人才匮乏,极大地制约了这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

王守巨作为影像医学的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致力于国家分子影像学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针对我国尚缺乏《分子影像学》教科书的现状,王守巨作为编写秘书,加入国家遴选的专家团队,在2019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分子影像学》全国研究生教材。该教材也入选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十三五”规划教材。此外,他参与了多期全国分子影像基础与进展学习班,作为主讲讲师培训了1000余名学员。

教学之外,王守巨也积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回报社会。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他第一时间报名抗疫。虽未能远赴前线,但他坚守后方,积极协助一附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处理疫情数据,提供科学分析。为了寻找新冠重症病人的最佳救治方案,他参与制定新冠重症病人的临床多中心研究方案。

2020年末,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江苏省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分团讨论中代表放射科医生总结科学抗疫和转化研究的经验。为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如何团结江苏青年医务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共同抗击新冠病魔建言献策。

在江苏省卫健委领导下,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制作了《呵护乳腺健康》访谈节目,王守巨宣讲预防乳腺癌的健康知识,并于各大全媒体推广普及。今年3月,作为南医大一附院团委书记的王守巨带领由“国家级青年文明号”急诊护理组成员、门急诊团总支委员们,组成“急诊急救科普”小分队,走进南京博物院进行急救科普。4月,秉承“学党史,办实事”的党史学习教育主旨,王巨守组织内分泌科、肿瘤科、放射科、呼吸科的青年医师们走进南京市鼓楼区宝塔桥社区,为社区百姓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

以团日活动和青年文明号工作为抓手,积极团结青年医学人才服务社会。用科研技术不断创新,为促进人类健康尽自己的一份力。王守巨说:“心怀感恩,继续努力。”(通讯员 田天 记者 春晓)

责编:王文


智联招聘
云南广告
红豆
汽车
中国银行
相关推荐
广告占位
广告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