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江苏宜兴:紫砂艺人马群东的壶艺人生

原创中国网络资讯台 2021-09-07 19:20:43 0次阅读

中国网络资讯台讯   文化传承,沉淀千年陶都底蕴;产业发展,打造盛世陶业传奇。江苏省宜兴紫砂产业凝聚着一代代紫砂人的艰苦奋斗,凝聚着千年陶都的紫砂复兴梦。这艘紫砂界的航母,在太湖西岸的蠡河之畔,不断开拓出宜兴紫砂的广阔天地,不断抒写出“陶醉中国”的锦绣篇章。

江苏宜兴:紫砂艺人马群东的壶艺人生


马群东,1971年出生于江苏宜兴杨巷镇,在稻香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1986年初中毕业那年,宜兴紫砂工艺厂招聘制壶工人,他被顺利录取了。三年徒工时间里,他刻苦学习制壶技艺,在师父鲍利安的耐心指导下,技艺日益精进。经过熏陶,他对紫砂壶艺充满憧憬和热爱。

据他回忆,1993年的一天,厂里突然安排给他重要任务,让他跟另一同事在一周时间内制作100个紫砂竹节笔筒,作为九三方圆牌紫砂陶客户洽谈会纪念品赠送。时间紧迫,要求精致,这是厂里对马群东的考验,同时也是极大的信任。他不负众望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笔筒制好后由顾景舟先生题字——“笔意藏春",以增加文化含量。

江苏宜兴:紫砂艺人马群东的壶艺人生


1999年紫砂厂改制,马群东开启了独立纯手工制壶生涯。因为是传统技艺,需要用很长时间对制作紫砂壶的基本技法熟练掌握,紫砂厂的学习生活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认为,在真正动手做壶之前,包括画图纸、做工具,各方面的前期工作都必须准备的很充分,前期的构思酝酿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2011年,为出版李蔚文《紫韵清流》一书,有幸认识江南大学教授王大濛,并与之合作多款佳作。如朱泥高灯壶,壶身刻绘以竹为题材,并饰以铭文,“清湘画竹好野战,板桥写竹以八分书为之,得一写字画竹事过半也”大濛又记。再如朱泥圆珠壶,以荷叶为题材,并饰以铭文,“红霞照残荷,苦茗得清心”大濛得句题字并刻。王大濛告诉他,如果做石瓢壶,要做十把都不一样,那样才有意思。马群东听后铭记于心,受益匪浅。

2017年经兰友项志钢介绍,结识了吉林大学教授丛文俊,丛文俊为马群东紫砂壶工作室题字“东来紫器”。之后两人有多款佳作合制而成,如合欢提梁壶,一面为高向阳画的梅花,另一面由丛文俊题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梨式壶,一面为高向阳画的兰花,另一面为丛文俊题字“兰为王者之香、谓其不阿世、亦不媚俗、卓然而自立也”。

“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紫砂壶从不吝溢美之词。一抔芬香细腻的泥土,经历火的洗礼和匠心的浸润,成就了茶的真味与清欢。马群东对紫砂壶的热爱胜似生命一般,闲暇之余,他常常走进各大紫砂博物馆,积累文化深度。他潜心学习前人的设计与创作,充分利用紫砂泥古雅的色泽和可塑性强的特性,进行大胆的探索与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马群东的紫砂壶作品工整精细,厚实典雅,浑然天成。尤其以全手工光素器见长,充分表现出紫砂壶质朴、典雅的气质,豁达大度透出阳刚之气,简括玲珑不失俊逸之美,最大限度表现出协调、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

“艺无止境”是马群东的座右铭,他表示将不断钻研紫砂历史,深悟紫砂真谛,致力于传承紫砂技艺,为弘扬紫砂文化搭建更多桥梁。


 

(责编:王文)

公益广告
丰田汽车
云南广告
智联招聘
茅台酒
相关推荐
广告占位
广告占位